close
人在曼谷,依然對京都關西懸著念。這一篇終於要說到,夢一般的姬路城。
看了氣象預報,忘了原本要去哪裡,見著鋒面來前有晴天,立刻決定換行程先殺到姬路,運用的仍是KANSAI THRU PASS,轉車轉來轉去的確有點累,這是山陽電車的姬路站出口。
老實說,出站後我有點吃驚,我原先把姬路想成多荒涼的地方去了呢....結果,挺熱鬧的呦。出了站就會看到遠方的城~
姬路城果然很讚!!!從外觀就很讚了,一路讚到天守閣裡面~廢話不多說,看照片重要,這次全程幾乎都是RICOH R7拍的,消費機,請多包涵呦。
從天守閣往下拍。
屋頂上的鯱鉾,也是避邪物的ㄧ種,我跟達爾都拍了很多啊。
櫻花雖然沒有全開,已經很繽紛燦爛了~~日本民眾也是很賞光,攜家帶眷出來踏青野餐的好多~
一個很妙的外國小男孩,被爸爸用繩子綁在身邊。粉紅色的身影是Jamie,正在被北木恐嚇著亂跑的話就要這樣綁起來...
另一個我狂拍的是各家的家紋...
姬路城當然以這個池田輝政的揚羽蝶為大宗。
這次到訪才發現,原來一直以為是豐臣家家紋的桐紋,看起來很像,其實是不同的,下面這個五三桐是豐臣秀吉的...
五七桐是木下家定的家紋。
其他拍家紋,氛圍自己很喜歡的照片。
當年,每個大名都曾經意氣風發過啊...
其他不同角度拍姬路城的照片...
姬路城的石垣也很壯觀,每顆石頭都好大,看得懂日文介紹真得不錯啦。
腹切丸,聽說裡面還有洗頭顱的井,當時已經走到腳痠了,所以沒進去看...
這次牽著Jamie從最下面一路爬上天守閣的每一層,好有臨場感~~要不是人太多,還真的蠻有時空臨場感的。
可以躲武士的小房間,如果真的給敵人殺進來,還可以做最後抵抗~還有很多因為光線太暗拍失敗的...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們真的值得去一趟! 相較之下,沒去過但聽說金光閃閃、裡面有電梯的大阪城 --> 一點都不想去。
隨手拍天空。
紀念幣。
姬路果然是個值得呆上一整天悠閒晃晃的好地方! 下次還要來!!
回程的時候吃到超美味的烏龍麵!杵屋(後來離開日本前在關西空港又吃了一次),清爽單純的美味,最高。
當天點的是定食,有飯有麵約日幣700~800之間,相當划算,不過,飯顯然失色很多,單純烏龍麵配醬汁就很讚了。
此行最銷魂的正餐~
大阪十三站(對,站名就叫十三)轉車空檔吃的Mister Donuts,小白一整個很幸福的樣子對吧。
晚上回去飯店已經沒力氣覓食或自己煮了,下泡麵,這次買到的這個牌子很優,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在吃泡麵。
當天隨手敗的鋼彈,我強迫達爾收下了...(結果他莫名其妙多了很多天上掉下來的小玩意...)
在HMV上預購,請它們送到飯店的無雙OROCHI第二集-魔王再臨,回家之後第一件事,上樓開遊戲機,行李丟在一邊就先玩起來了~超讚!
在姬路這邊寄出第一批明信片,可是在遊客如織的情況下,用極速把每張明信片都蓋了姬路城的紀念章呦,有機會的話,建議大家一定要來這個白鷺之城走走。
===============
補充說明: 網路上的資料補充-關於桐紋: 原先曾經是天皇專用,後來下賜、轉贈給各大名們的~更妙的是,原來還有「五四の桐」「九七の桐」「七五三の桐」呀~
桐は鳳凰がとまる嘉木(美しい木・佳樹)といわれ、平安・鎌倉時代には桐・竹・鳳凰1組の紋様が天皇のみに用いられ、後に桐だけが取り出され公的な天皇の象徴となりました。古くは「蒙古襲来絵詞」の大矢野氏(天草)の旗にも桐が確認できます。
桐紋を下賜された人物では足利尊氏、豊臣秀吉が特に有名です。三好義興・松永久秀・上杉謙信らは将軍足利義輝から戦功の賞として
与えられ、織田信長・細川藤孝は足利義昭から与えられました。
秀吉が桐紋を賜ってから、桐は菊についで名誉ある紋となり諸大名の間で大流行しました。のちに禁令まで出されましたが江戸幕末には大名、旗本のうち、桐紋を使用する家は全体の5分の1にも及んだそうです。
秀吉が築造した姫路・大阪・伏見・名護屋の各城の瓦等にも桐紋が使用されています。
五三桐の五三とは紋の花の数で分類されています。
中央に5つの花、左右それぞれに3つの花がついているのが五三桐です。
中央に7つの花、左右それぞれに5つの花がついているものは五七桐です。
珍しいものには「五四の桐」「九七の桐」「七五三の桐」もあるそうです。
桐は種類が非常に多く、花の数以外でも外形で区別し「太閤桐」「上杉桐」「佐竹桐」「利休桐」など名前もさまざまです。
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aduchimomoyama.com/guide_k.htm)
另外,來自wiki的資料,姬路城的整個建築工事也很了不起,片段收錄如下:
主體建築群:由中心部份的大天守閣(46.4公尺)、小天守閣共83座建築群的數層屋頂連接而成之城郭。
結構分析: 『嶄新的技術是以前神社、寺院建築都未曾使用過的。』
基礎結構(Nedori gumen):對於當時西方城堡尚未出現此種建造方式,來自荷蘭East Indies公司的Kämpfer博士在十七世紀中拜訪日本時,曾對此種精緻石牆建造方式大感訝異。磚石工程的基礎在於如何建築負擔龐大壓力的地基部份(Neishi),這稱之為「Nedori gumen」,因此石作主工程師將致力於高階武士指派的工作。目標在於防止嚴重的地面沉陷以及保護由地震帶來的損傷,當這個基礎工作已結束時,圬工業已完成。圬工有三種施作工法:「Kirikomihagi、Uchikomihagi以及Nozura」:過程中K工法累積石塊到傾斜三十度,U工法傾斜三十六度以及N工法傾斜四十五度,其危險之處在於尚未完成前可能產生的崩塌,直到傾斜約四十度時。「為何姬路城牆使用這種大曲線型建造?」最初的設計發明出此種城牆,目的在於分散主城塔(天守閣)負擔於城牆上超過5700噸的垂直向重量,同時符合強大地震時所需。再者,這種曲狀結構可避免雨水停留在邊緣角落,並且一併集中在集水管。此外,這種施工對策亦有三種功能:在磚石未上灰漿或其他灰泥前可避開碰觸,並防止水殘留在凹陷處,牆體中央部份的圖樣「Waraizumi」,類似小孩子的胡亂堆砌。無疑地,如何面對敵軍的侵犯仍是建造時使用法則的最大誘因。曲型牆結構創造最大曲度,也為它創造更多的美感經驗。
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